为持续掀起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大宣讲”热潮,加强基层党建共建,促进相互交流学习,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11月17日-18日金龙客车第一、第二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来到三明建宁,开启重温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的红色之旅,亲身感受革命历史的足迹。
建宁县是原21个中央苏区县之一,是红军第一次反“围剿”后的筹粮之地,第二次反“围剿”的完胜之地,第三次反“围剿”的决策之地,第四次反“围剿”的指挥中心,第五次反“围剿”的重要战场。反“围剿”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家以反映红军五次反“围剿”的历史为主题的纪念馆。
第一、第二党支部在反围剿纪念园前合影
走进反围剿纪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两层小楼是毛泽东、朱德旧居,这里留下了革命领袖的光辉足迹。在纪念馆里,全体党员仔细观看了馆内陈列的革命文物、历史照片等物件。每到一处,每个党员都认真聆听讲解,不时询问有关细节。珍贵的革命文物、翔实的历史照片、英勇顽强的战斗历程,让全体党员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英勇抗敌,顽强斗争的感人历史,感受着革命先驱抛头颅、洒热血的高尚精神,缅怀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
党员认真聆听反围剿历史


参观反围剿纪念园
在当年毛主席开会的总前委会议大厅,支部全体党员面对鲜红的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誓言铮铮,句句千钧,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大厅上空激荡回响。

第一、第二党支部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
全体党员来到建宁县溪源乡上坪村,认真学习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
第一党支部全体党员上坪古村合影
第二党支部全体党员上坪古村合影
杨震,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学者,他五十岁入仕,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后来位至三公。“四知拒金”、“清白吏子孙”的故事,名垂青史。“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引用杨震“四知拒金”的故事,来强调“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讲觉悟、有觉悟。有了觉悟,觉悟提高了,就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有觉悟方能辩是非、明公私,有觉悟方能养正气、祛邪气。觉悟是检验一个人思想品质的“试金石”,面对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矛盾,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靠的就是觉悟。
党员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解《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
晚上全体党员到建宁县委党校,参加由党校余海东高级讲师关于《土地革命时期建宁县苏区的地位和贡献》的党课学习,余老师讲授了从土地革命时期建宁县苏区的创建发展过程,到战略地位和历史贡献,再到苏区精神对我们今天的启示。通过党课的学习,这种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凝练出催人奋进的苏区精神深入人心,苏区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正是坚定的理想信念。虽然过去了85年,但是苏区精神在当今时代依然光芒四射。
在党课学习的同时,共建支部还举行了丰富多彩的知识竞答、唱红歌等系列活动,大家积极抢答、踊跃参与,现场热情高涨、气氛活跃。
第一、第二党支部全体党员上党课
党员合唱红色经典歌曲《为了谁》
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生命密码,记录了共产党人筚路蓝缕的来时之路,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镶嵌有共产党人引以为豪的理想信仰,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建宁之行虽然短暂,但未来的红色旅程却刚刚开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党员们纷纷表示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继承革命传统,弘扬苏区精神,围绕“拓市场、强创新、塑匠心、促转型”的经营理念,以企业生产经营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企业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金龙客车的高质量发展和跨越赶超奠定坚实的基础,砥砺前行。